A34-磁珠的原理和分类
磁珠,通常称为铁氧体磁珠(Ferrite Bead,即FB),是一种抗干扰元件,主要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它的外观和电感很像,也同属于磁性元件,所以经常被拿来和电感对比,有的厂家甚至直接把它归类到电感里。例如,TDK称其为片式磁珠(Chip Beads),放在“EMC对策产品”里,与“电感器(线圈)”分开;Murata将其列入“静噪元件”,与“电感器(线圈)”区分;顺络类似,将其列入“EMC元件”,与“线圈/电感”独立;但风华高科,干脆将它放在“电感”的目录下。绘制原理图时,磁珠也可以使用与电感一样的元件符号。
1. 铁氧体铁氧体是一种具有立方晶格结构的铁磁性金属氧化物,通常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如镍、锌、锰等)的氧化物组成。其制造工艺和力学性能与陶瓷相似,呈灰黑色。
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1)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可以集中加强磁场。
(2)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可以限制通过的电流。
(3)根据磁导率的不同,可以使用在不同的频段并保持较低的能量损耗。
(4)易于加工,可以制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以适应特定的用途。
当应用于抑制电磁干扰时,铁氧体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抗吸收发热的形式,将不需要频率的能量散发掉。
2. 磁珠的原理贴片磁珠的命名,来自项链等首饰采用的圆珠,因为磁珠起初是采用导线贯穿中空铁氧体的方式制成。虽然现在大量采用叠层工艺,但最早的名称还是保留下来了。磁珠的主要材料是铁氧体,兼具电感器和电阻的性质。其等效电路有很多种模型,但核心都是一样的,只是模型的精确程度不同而已,最终都可以等效为: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电抗(电感部分)与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电阻(电阻部分)串联。
图2-1:磁珠的等效模型
在低频段,阻抗由电感的感抗主导。低频时电阻很小,磁芯的磁导率较高,因此电感量较大,电感起主要作用,电磁干扰被反射而受到抑制。并且这时磁芯的损耗较低,整个器件是一个低损耗、高品质因数特性的电感,这种电感容易造成谐振。所以在低频段,有时可能出现使用磁珠后干扰增强的现象。在高频段,阻抗由电阻成分主导。随着频率升高,磁芯的磁导率降低,导致电感的电感量减小,感抗成分减少。但是,这时磁芯的损耗增加,电阻成分增加,导致总的阻抗增加,当高频信号通过磁珠时,噪声被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的形式耗散掉。
图2-2:磁珠的基本原理(图源:TDK)
磁珠功能切换时的频率,为电阻成分和电感成分相等的点,称为R-X交点,也称为交叉频率或转折频率。我们使用磁珠的场景主要在中高频,超过了转折频率,所以如前所述,磁珠抑制干扰的主要方式,是将噪声吸收后转换成热量散发出去。
在选用磁珠时,除了主要参数外,重点需要考虑各种频率-阻抗特性,这是磁珠最重要的参数,尽管它在参数列表里是隐形的。
图2-3:磁珠的频率-阻抗特性(图源:TDK)
3. 磁珠的分类磁珠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分成普通、大电流、高频、尖峰等类型,但总体上与电感相似,按照使用的位置,分为电源和信号两类,信号又进一步分成低频和高频。以磁珠产品非常丰富的两大龙头TDK和Murata为例,均是依据这个框架来进行细分。
图3-1:TDK磁珠选型表
图3-2:Murata磁珠选型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