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搪锡方法?有效去金又不损伤元器件
针对电子元器件镀金层去除(去金)及搪锡工艺,需根据元器件类型、镀层厚度和耐温性选择合适方案,以下为专业操作指南:一、去金方法选择与参数控制
1. 化学去金法
- 适用场景:引脚/焊盘镀金层厚度≤2μm的SMD器件(如QFP、BGA)
- 推荐药剂:
- ***溶液(浓度5%-10%,温度40-50℃):反应速度1-2μm/min,需通风柜操作(毒性强)
- 替代方案:**+Fe³⁺酸性体系(pH=1-2,温度60℃),环保但速度较慢(0.5μm/min)
- 操作要点:
- 浸泡时间精确控制(镀层厚度/腐蚀速率+10%裕量)
- 去金后立即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频率40kHz,3分钟)
2. 电解去金法
- 适用场景:局部去金或厚金层(>5μm)器件(如大功率模块)
- 参数设置:
- 阳极:不锈钢板;阴极:工件
- 电解液:***(100g/L)+柠檬酸(50g/L),温度25℃
- 电流密度:0.5-1A/dm²,电压3-5V
- 优势:可定点去金,避免化学液接触塑封体
二、搪锡工艺关键控制点
1. 焊料选择
- 常规应用:Sn63/Pb37焊料(熔点183℃),需符合RoHS时改用SAC305(Sn96.5/Ag3/Cu0.5,熔点217-220℃)
- 特殊要求:高频器件建议含Ag焊料(降低界面电阻)
2. 温度-时间曲线
工艺阶段 温度范围 持续时间 目标
预热 150-180℃ 60-90秒 均匀升温,减少热冲击
搪锡 焊料熔点+20℃ 3-5秒 确保润湿,避免IMC过厚
冷却 <100℃/s速率 自然冷却 防止热裂
3. 润湿性增强措施
- 助焊剂:选用RM**(如Alpha EF8000),固体含量15%-20%
- 镀层处理:去金后立即进行,镍层暴露超过24小时需**活化(浓度10%,30秒)
三、损伤防护关键技术
1. 热敏感器件保护
- 局部屏蔽:对塑封IC用耐高温胶带(聚酰亚胺胶带,耐温400℃)覆盖非焊接区
- 阶梯加热:BGA类器件采用预热台+热风*组合,控制ΔT≤3℃/s
2. 化学腐蚀防护
- 掩膜技术:使用光刻胶(如SU-8 2000系列)保护不需去金区域
- 中和处理:***去金后需过**钠溶液(5%)中和残留
四、质量验证方法
1. 去金效果检测:
- XRF测厚仪检测残留金层(要求<0.1μm)
- 硝酸蒸汽测试:暴露镍层应无气泡(金未去净会反应)
2. 搪锡质量评估:
- 润湿角测量(需<30°)
- 切片分析IMC层厚度(要求1-3μm,Cu₆Sn₅为主)
五、替代方案参考
若器件允许保留金层,可采用:
- 低温焊接:使用Au-Sn共晶焊料(熔点280℃),需氮气保护
- 超声辅助焊接:频率60kHz,压力0.2MPa,可降低温度至150℃
注意事项:
- 军工级元器件需遵循MIL-S**-883 Method 2012.8标准
- 批量生产前务必在报废批次做DOE实验(建议采用田口法优化参数)
(建议在无尘车间操作,湿度控制在40%±5%,避免氧化影响)
专业pcb制造
陈生
13006651771(微信同号)
pcb68888@163.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