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结合的 问题解决后才是布局和布线的问题。然而,布局和布线不是截然分开的,布局是为布线服务,布线为的实现布局的目标,布局的时候就分分厘厘地想着布线的事情,好的布局是好的布线的基础。$ [8 Q7 P6 k+ |% S
/ b7 y4 a. S) D显然,完成布局不是就不一定能布好线,布局只是布好线的第一步和最基础的一步。接下来的问题是跳线。跳线就要打乱原先画好的原理图。这个过程,是捣毁自己原先劳动成果向新的目标迈进的过程,我所布的线不是很多,但最是觉得这一段时间最考验人,自己是否真正追求完美,尽最大努力不留瑕纰,真正是认真行事,结果最能说明问题。- M) p8 W; a' V* L; \' q
( | x( ^1 z! t" x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一个元件转个方向就可能导致布线发生的改变,两个或多个改变,就更加了。可是这就是布局,布局过程中的这种改变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可是每一次的改变,都不是没有目的的,每一次改变之前就有了种种考虑,不但包括改变面谈布局后的跳线问题,甚至还包括不行之后的其它考虑都会在其中。反复的尝试,得出一个合理的布局。这个布局是什么样的布局呢?/ A7 ?) W" e& G$ P$ V) j
2 X. H: S! p: H3 v. _; i# Z我认为,最少应该是这样:9 V5 p5 ^6 \) }* \0 Q
1. 模拟与数字电路合理分开。+ v7 e* s: c# Z
2. 高速信号线、主信号线可以得到最优先、最简捷、最有效的走线。
. e E/ [) L" e1 n" W3. 普通信号线容易能以很简练的方式完成走线。
% \' d: {" R5 ~0 `# } ]- l4. 低速信号线自然地处于相对“不合理”的形态,合理地避让高速信号线的形态。, D+ @% _& V5 W* y
5. 电源线在走向上容易形成合理的回路和分支。
m% j7 o! j' b3 S, f* O6. 热设计合理,有利于系统日后工作中散热纳凉,发热元件较合理地远离模拟电路且工作时不熏烤这些电路。; t: }- ^# R }& l7 U! l
......, l* C+ ]! c2 y0 S/ `6 t( K
- U; p2 K8 L8 b; ^6 S8 M2 ^# D6 a8 B: i H# l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电源和电源线往往是最后被设计者设计的,但电源在电磁兼容上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它的线路可能也是最后画,最后不能妨碍其结果,布局和跳线的时候就要考虑好,先布线后布线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是否留有他们的生存空间,它们的走线是否又妨碍其它信号的走线,这个空间占有的土壤是否肥沃,排污排洪设施是否合理完备。
6 {# V, m0 o# K5 y- G/ r& l0 U" s/ F4 b. d
最后一个问题 是修剪,也就是手工布线。都知道自动布线不好,那么手工布线也不是光修剪那些走线不好的线,还有通过彼此之间的绕行和避让,让过孔尽可能在电磁兼容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少,甚至在一些空白处合理利用,让走线图案在简练之中带上你优美的心灵,作为得意的艺术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并不分什么电源线地线信号线,心中只有一条称量自己极限的界线,这就可能要你再度进行跳线或根据情况重新定义某些物理接口。但为了做好一块板子,你不得以为之,在联合设计时还与协调。这是你意志的表现也是你实力的表现,耐力的表现。可以说,问题综合起来很复杂,很烦人,但只有熟练了才会简单,但越是到了熟练程度越觉得不简单。这和人们在生活中的其它追求是一个道理的。# B' ~8 _0 c& R1 Q
% }; [9 }1 m9 ^6 e4 C1 ?
7 L( c9 Q3 n# x7 S
, g6 L: {0 Y3 {8 w- X b
9 t+ J, n, L2 }# H( i6 U+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