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博科技# P" F1 n7 q1 K* T! X
; h7 L9 Q7 N5 \! d- m3 r今天要介绍的是DDR3和DDR4最关键的一些技术,write leveling以及DBI功能。& ?' g2 h5 }" B/ t
, _' f5 s7 V( m* r9 K" B2 M9 qWrite leveling功能与Fly_by拓扑6 P6 D( F+ ]$ w2 P5 }! G
/ H+ c1 w; j$ G6 ]8 Q( D- p5 c
+ S/ ]8 K) R1 l* L: L0 W. q$ i6 {Write leveling功能和Fly_by拓扑密不可分。Fly_by拓扑主要应用于时钟、地址、命令和控制信号,该拓扑可以有效的减少stub的数量和他们的长度,但是却会导致时钟和Strobe信号在每个芯片上的飞行时间偏移,这使得控制器(FPGA或者CPU)很难保持tDQSS、tDSS 和tDSH这些参数满足时序规格。因此write leveling应运而生,这也是为什么在DDR3里面使用fly_by结构后数据组可以不用和时钟信号去绕等长的原因,数据信号组与组之间也不用去绕等长,而在DDR2里面数据组还是需要和时钟有较宽松的等长要求的。DDR3控制器调用Write leveling功能时,需要DDR3 SDRAM颗粒的反馈来调整DQS与CK之间的相位关系,具体方式如下图一所示。7 X3 @8 ?( ~" O- ]) C, N% I
V1 s8 m. f' {4 U) x
: n4 I# K$ v3 Z6 ]6 Q& _# G
图一、 Write leveling
6 J% d* T# F9 F' g4 z
6 L! ? j; ~$ N9 g3 o( u/ n+ Y! |+ KWrite leveling 是一个完全自动的过程。控制器(CPU或FPGA)不停的发送不同时延的DQS 信号,DDR3 SDRAM 颗粒在DQS-DQS#的上升沿采样CK 的状态,并通过DQ 线反馈给DDR3 控制器。控制器端反复的调整DQS-DQS#的延时,直到控制器端检测到DQ 线上0 到1 的跳变(说明tDQSS参数得到了满足),控制器就锁住此时的延时值,此时便完成了一个Write leveling过程;同时在Leveling 过程中,DQS-DQS#从控制器端输出,所以在DDR3 SDRAM 侧必须进行端接;同理,DQ 线由DDR3 SDRAM颗粒侧输出,在控制器端必须进行端接;
6 f1 {7 a' W) i# r5 ]2 w: s* e0 c3 U5 R0 \8 |) k
6 }9 z& y( z, P U2 x7 U: L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DDR3控制器都支持write leveling功能,所以也意味着不能使用Fly_by拓扑结构,通常这样的主控芯片会有类似以下的描述:8 p9 F9 r/ W/ P# F5 B9 T
![](http://www.edadoc.com/upload/day_16-0905/7-05.jpg)
+ a& }5 v: \1 U0 k' @9 d7 q# ~4 p/ u5 {2 K" A2 E7 M) f
) D7 z7 J. c7 O2 M9 hDBI功能与POD电平4 G I' a- ]4 ] r+ @( v* ] W
& |* @$ R9 N" j8 j5 e
{# A5 h# h; X3 c N. d/ |DBI的全称是Data Bus Inversion数据总线反转/倒置,它与POD电平密不可分,它们也是DDR4区别于DDR3的主要技术突破。
2 t. W. _5 X, b: H8 [% N) R( |, Q) d8 T- F( q2 a4 }( W; w
/ k* \" I! m- B7 mPOD电平的全称是Pseudo Open-Drain 伪漏极开路,其与DDR3对比简单的示例电路如下图二所示。
, c4 V# w6 l; U4 D) R! m' @" B' \6 r! W9 A% _8 e& P& F8 g
' \( B4 r) h2 a3 r图二 POD示意电路
; M7 N' i+ ]* G0 V2 J3 L1 c2 [( @4 e5 w
1 S. w" m, Y: _从中可以看到,当驱动端的上拉电路导通,电路处于高电平时(也即传输的是“1”),此时两端电势差均等,相当于回路上没有电流流过,但数据“1”还是照样被传输,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功率消耗。: R: E2 m" X) `: _ i: `0 e. a8 [
/ i2 E6 |6 ?0 @# R- h4 v* n4 i1 k) i2 h6 E7 g$ }) P
正是由于POD电平的这一特性,DDR4设计了DBI功能。当一个字节里的“0”比特位多于“1”时,可以使能DBI,将整个字节的“0”和“1”反转,这样“1”比“0”多,相比原(反转前)传输信号更省功耗,如下表一所示。0 O( K6 N& u$ S6 I" D
* Q4 i5 b# @4 q9 Z1 y7 b' i& Z" p! f7 C, l6 v1 |4 x
表一 DBI示例
: v2 D0 O9 B0 i* e+ t/ }; _+ `$ X( H7 x! _3 Q
以上就是DDRx的一些主要的关键技术介绍,可以用如下表二所示来总结下DDRx的特性对比。
5 `6 e" f# P# b9 |
3 T0 s0 G6 W N$ q! F# Z( x% d" w; }$ b- M( `6 J% p
表二 DDRx SDRAM特性对比 # q# ]# M. [0 t3 t$ g5 u& R
' {" _# I1 P! ^7 d8 _
; ~5 h. V) _% W6 l2 Z' Z$ E
|
-
评分记录 | 联盟币 |
收起
理由
|
Kivy
| + 2 |
资料很好,内容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