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w# T' F& l4 k: [
7 e7 F) S5 r& Q' c( d( uEMI(Electro Magnetics Interfrence),即电磁干涉。随着IC器件集成度提高、设备小型化和器件运行速度加快,电子产品中的EMI问题也更加严重。对于PCB而言,EMI是如何产生的呢?2 U) v8 I5 Q% K0 d6 o. `* I( d
外部的传输线或者PCB的印制线存在RF电流(射频电流),电流流到负载后返回源头,这样就形成了闭合电流环路,也就产生磁场,从而也就产生辐射电场。因为PCB印制线与电流路径存在一定的物理距离,磁通耦合不能达到100%,未被耦合的RF电流就是引起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
8 b9 {& {/ {% F1 M: b那么,在PCB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与控制EMI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8 L6 N( g' _. ~4 T# Y# ~/ L首先,在器件的选择上,在保证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低速芯片,采用合适的驱动接收电路。因为EMI的辐射强度如果高于30MHz,电路板上的布线可能成为发射天线,从而丧失正常的功能。器件的速率降低,EMI也会相应减小。
9 J+ G4 Q# x2 }1 g [* ]. i+ r其次,可以增加地线层数量,将信号层紧邻地平面层可以减少EMI辐射。电源层和地线层紧邻耦合,可降低电源阻抗,从而降低EMI。, N1 h2 {; e. i4 |6 R1 ~
第三,合理的布局可控制EMI,主要注意:模拟电路应与数字电路隔开,时钟线远离敏感电路,大电流、大功耗电路避免布置在中心区域,多电源器件要跨在电源分割区域边界布置。
0 \% Q& L2 g) d* ^第四,在布线时,需要注意:对高速信号线进行阻抗控制;按照不同信号的敏感程度,将其与干扰源、敏感系统等分离;了解每一关键信号的流向,对于关键信号要靠近回流路径布线,确保其环路面积最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