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描述】
某产品采用框体背板结构,其他PCB板插在背板上通过背板进行互连,正视面的底板安装背板PCB,其他PCB板与背板垂直连接,产品结构安装示意图如图6.27所示。框体采用-48V直流供电。-48V电源信号通过背板传送到插在框体并与背板相连的各个PCB板中。其中,主控制板是框体系统的总控制系统。
0hnf35lf5oj6408931504.png
进行辐射发射测试时,发现在频点 32.76MHz处辐射高,准峰值为53.8dBμV/m,超过 CLASS A 限值近 4 dB,如图 6.28 所示。
gorkz12xl206408931604.png
在定位过程中发现,主控制板不插在槽位的时候就消失,只要主控制板一插上,无论其他PCB板如何配置,该点的辐射均存在。定位过程中还发现,如在电源线上串磁环,则该点的辐射也将消失,这说明该点是通过电源线进行辐射的,而该频点源头来自于主控板,耦合途径可能在主控制板上,也有可能在背板上。
【原因分析】
为了确定辐射源的耦合途径,首先对框体的背板和主控制板的PCB进行详细的检查。
通过对背板及主控制板的PCB布线检查,发现干扰信号耦合到电源线的途径和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 背板上主控制板槽位的时钟走线离框体供电电源-48V地较近,同时与背板DGND的隔离距离为50mil,可能会耦合到电源线。
(2) 时钟线走线是采用两端匹配的方式,通过上拉电阻匹配到VTT电源层。时钟信号输出原理图如图6.29所示。
vdibn5aahvy6408931704.png
如果VTT滤波电容选择的不合理,则可能会将干扰传人VTT层,而VTT层与-48V电源层在主控制板上有较大面积的重合,-48V电源层很有可能被耦合到干扰。
经过以上的初步分析,可按以下步骤定位测试:
步骤一
优化框体背板的时钟匹配电阻的滤波电容,改为0.1μF和0.022μF。
由图6.30所示的电容阻抗特性曲线可知,两电容并联后的滤波范围在几十MHz之间。修改完后,再进行测试,并联两电容后的测试结果如图6.31所示。
vdxs4r4p3ny6408931804.png
图6.31中的测试结果与以前的测试结果相比有改善,说明于扰与VIT电源层有关,但是耦合发生在背板还是主控制板,需要进一步定位。
zkb3wh5gxf36408931904.png
步骤二
利用专门加工的接插件将主控制板输出的32.768MHz时钟上拉到VTT,然后启动主控制板,通过接插件上拉的原理图如图6.32所示。
wh4j3wziidc6408932005.png
通过接插件上拉后再进行测试,结果如图6.33所示。
再在电源线上套上磁环后进行测试,得到如图6.34所示的结果。
到此为止,基本上可以说明问题出在主控制板上,而不是背板上,是主控板内部存在耦合。需要进一步定位的是,耦合是由时钟线直接引起的还是由VTT电源层引起的。
步骤三
对主控制板进行处理,关断主控板的VTT电源,VTT通过外部线性电源供电,然后连接,如图 6.35 所示。
k1pty500v0r6408932105.png
zmn3ot5tb446408932205.png
启动主控制板后再进行辐射测试,得到如图6.36所示的结果。
32.768 MHz时钟辐射基本消失,说明并不是由时钟线直接耦合到-48V电源层导致的辐射超标,而是由时钟信号的VTT电源层受到时钟信号的影响后对-48V电源层耦合造成的。
ythstaqd3eq6408932305.png
4op3pj3ribz6408932405.png
试验证明,32.768 MHz时钟的辐射是主控制板内通过VTT耦合到-48V电源层后,再对主控制板进行审查,发现VTT电源层与-48V、-48-GND的电源平面有大面积的重合,这样 VTT中的时钟噪声通过容性耦合的方式耦合到-48V、-48-GND的线上,而与-48 V、-48-GND直接相连的框体供电电源线成为了很好的发射天线。时钟噪声耦合到电源的原理图如图 6.37 所示。
4ltt12yxbua6408932505.png
【处理措施】
(1) 改变主控制板的电源层VTT的电源平面分布,避开-48V电源平面,使得-48V电源平面所在的区域除-48V电源及其地平面外无其他任何平面。
(2) 优化VTT电源去耦电容为0.1μF和0.022μF。
【思考与启示】
(1) PCB板的人口供电电源及其相关电路应与PCB板中其他的电路做好良好的隔离与去耦,使电源信号相对独立,以免PCB中的信号合到电源信号中。
(2) 对于隔离电源,既要做好电平线的隔离,也要做好“0V”线的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