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博科技" R" U7 ] | L% B! j
8 H5 q) X" v. f, d7 ]1 @% a# X
- P% n( {4 f' v# C
说完CTLE之后,大家不用猜都知道会讲FFE。的确,FFE(Feed Forward Equalization前向反馈均衡)和前面CTLE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模拟的均衡器,同时也是线性的。当然说模拟,线性什么的比较抽象,实际上我认为它们还有更大的相似之处,先卖个关子,下面会描述到。7 _0 _3 N8 P6 f8 G2 [4 W( o7 b6 C
, e2 m) ^* m9 L还是按照上图这个结构分析,FFE的位置在发送端,它是利用波形本身来校正接收到的信号,而不是用波形的阈值(判决逻辑1或0 )进行校正。均衡器FFE的作用基本上类似于 FIR(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它在校正当前比特电压时,使用的是前一个比特和当前比特的电压电平,加上校正因子(抽头系数),来校正当前比特的电压电平。一句话,就是当使用FFE时,是对实际采集到的波形执行均衡算法。/ N0 P$ A4 Q3 ^( I, [( [
- B, Z, R6 Y9 a: |* N U }那这种对发送的波形进行移位的加加减减,对接收端眼图真的会有改善吗?我们还是以仿真来说明下吧,仿真的速率为25Gbps,其中传输通道损耗如下: ' q1 ~7 i6 U# o3 P0 I6 i
2 }1 Y" H4 Z/ H
无FFE均衡时发送波形和接收眼图如下:
8 b2 z4 h9 v" n
7 a5 p9 l* W ?8 Y; ^FFE均衡时发送波形和接收眼图如下:
9 d) O f" c0 c) `
7 ^* v9 Y2 P2 B+ i. ^6 E, I的确,使用加加减减之后奇怪波形作为发送端时,接收端眼图可以张开,反而采用原来正儿八经的波形发送,眼图却是闭合。
" n1 ?# t3 S0 |1 f* \: l/ X" J" x+ L0 j9 m0 k
我们来看看接收端的波形,看看两者差异在哪?
. h) o: ]1 }5 }4 ?8 T: w
5 m+ H2 i" V6 V, l% R: C) K原来眼图闭合的原因和上期的CTLE文章类似,都是由于在长0或长1之后的变化位无法跨过本身的电平门限,也就是说在低频数据之后的高频变换数据由于衰减比较多,因此幅度无法从低频的高电压位拉到相反的正确电平范围内,因此导致“1”不到“1”,“0”不到“0”的情况,眼图自然就闭合了。
8 _& U6 r1 ]) U) g/ x: K
4 M& k2 z/ ]% g0 V& ^为什么文章开头说FFE和CTLE有更大的相似之处?在哪呢?我们把数据波形通过傅里叶变换转到频域上看,大家就知道了。4 I* s/ M9 m! f: L
$ D1 P7 S9 @) b- r7 \FFE均衡与否发送端数据和接收端数据的频域幅度分布如下:
$ V1 x; v/ r3 O4 c# m
( c( Q1 Z% N) L- P$ ?7 ?5 [
( O# t- V) J5 Z" f" G+ X/ M 原来,在发送端进行FFE均衡后,其实也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效果,事先就把发送信号的低频部分衰减,这样的话在接收端高频和低频幅度的差异就变小了,因此有效的解决了ISI的问题,就能得到张开的眼图。
4 K/ F5 u* A5 N/ I) @2 M& d6 @. P6 V0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