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3yrgkbl5264049441736.gif
* `+ C+ t# m#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m1 X4 F* U1 ~0 V
提升PCB电路的浪涌防护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元器件选择、电路设计、布局优化以及有效的保护器件。
/ l7 c2 a" R5 ~; i% l. j: H% l2 u' M) v! \* x* D6 K7 e+ {
合理的浪涌防护设计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效保护电路免受突发浪涌电压或电流的影响,保障电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I. L( C8 N. b1 H! \8 Q
1! z* l: I; l% a" T% @6 n
浪涌防护器件的选型与布局! ^ M( p2 `: L6 M2 L) Q
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浪涌保护器件,它能够在浪涌电压发生时迅速导通并将过电压钳制到安全范围。
( d4 \: f! {& ?0 q! p% j& I) L$ M; S1 j, |/ `* f
为了提高保护效果,通常在pcb设计时,应将TVS二极管接入敏感元件前端(如电源输入端口)并尽量靠近源头。6 ~7 N! l, o! u# m! `0 E
% x8 W& A/ Y f" |# a8 y1 ?8 E, j) b常见的TVS二极管有瞬态抑制二极管(SMD)和压敏电阻(MOV)等。
! u @9 ` E! W1 h2 F( ?" s' U/ c
n0fmiojtfb164049441836.png
6 Y( h4 \8 }( }" W, @
! C. L3 T; A+ x7 H
MOV是一种电压随电压变化的材料,当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MOV的电阻迅速降低,可以将浪涌能量分散到地。MOV适合用于高能量的浪涌保护。
9 R( k+ R$ }0 H) j8 B$ K: U8 [. J; B' N6 c/ ^% \( r
为了确保防护效果,需要根据电源的输入电压选择合适的MOV,并将其放置在电源入口的电路中。$ Y- M9 u* g' H! F9 g( Y
2 z" G" T; h# Q- }+ f/ X2 G6 p
GDT是一种可承受高能量浪涌的保护元件,适用于需要承受强烈浪涌的电路。
' o5 v' A( \6 }# q0 T
+ Q# v# F) j1 H+ TGDT工作时,电压超过一定值后,它的电导率急剧增加,可以有效地将浪涌能量导入地线。0 V1 Q/ { t- H9 E. q3 |7 S5 J
6 L9 h# v2 r* A( e& R抑制电感(共模电感)和滤波器:高频浪涌信号可以通过共模电感和滤波器进行抑制。+ `, I# _* P8 F4 j& T
2 k$ j* N& p. z8 T5 g: D这些组件能够阻止高频噪声和浪涌进入电路的敏感部分,尤其是在电源输入端和数字信号线的传输线上。
! m! j+ s0 ~# e5 O2
S8 N% Z) J% }电路设计优化1 f/ M& Q! W+ o z0 K& i5 |8 D6 U( v
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电流经过敏感区域的路径,尤其是在输入端口和负载之间。
5 \6 k0 I% H) t: X
; n' t% o/ p; h0 a长且未加保护的导线可能成为浪涌传播的通道,增加浪涌影响的面积。
2 P3 w8 d4 @ N/ `) C* k+ T; E8 X1 F7 w9 @$ ~8 Q( ]1 N) ^
短路径设计和合理的走线布线有助于减小电流的路径与传输延迟,从而降低浪涌的影响。* Q) }& ^# Q& k9 m# Q6 y8 Y& v& W+ |
. l; s1 }, [( x' }% T0 M7 j! @% E
良好的接地设计是浪涌防护的关键。地线设计要保证电流的快速导流,并减少接地电阻,避免浪涌电流反向通过敏感电路。
$ R+ A5 b1 V3 d, J0 z% n1 F* x+ b. t, T! s) z" U r) G
要尽量减少地线的长度和阻抗,确保高频信号能够快速回流到地线,避免产生噪声或地回路。7 D0 j7 k C# @. P
1 g' t! B9 ~8 p- o& t+ r. k( u ]; I# t
在电源输入端,添加滤波电容器、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等组件,可以有效降低浪涌对电源的冲击。
& m# p; ^- O' ?! x! v
# O1 @: i% v: `; d' z! |5 i! D# v此外,设计时可选择加大输入电容,或选择低ESR(等效串联电阻)的电容器来提升浪涌的抑制能力。
1 V" ]5 L; w! @ p3
7 {! @: A! s! D" a7 d% u+ y3 L4 G2 f% _- g
电气隔离
& j1 ]: D: x! }在敏感电路与外部环境(如电源、通信端口)之间增加光耦合器(Optocoupler)可以有效实现电气隔离。8 R: m+ J. n3 q8 A9 ~: `; _$ q+ v
8 z6 n$ K* N* R# P8 W1 V8 z% `
光耦能够隔离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浪涌或瞬时电压,同时减少信号干扰。 `0 F0 i/ v. ~) ^) b
3 n( H) i6 O' i/ ?% b1 e# [. J- U% _
对于电源设计,特别是需要接入高压电源的设备,使用隔离变压器可以有效隔离输入与输出,防止浪涌电流传入到电路的低压侧。
8 R( u8 B4 w Q6 S. O; x8 Y2 D- {4
+ o8 Z. y( D% J8 I) j/ j# t( |8 H) b8 _) b7 R8 a) w! W0 g h$ ?0 F
物理布局与板层设计4 q8 |$ V+ f* S$ o: s
在PCB设计中,布局需要考虑浪涌电流的流向和路径。
! i4 u8 q2 z* D5 I, {. K% S4 X$ e( m& C
设计时应使浪涌电流的回流路径最短且阻抗最小,避免长导线形成电感负载。
) b% T- V) I, ~2 A& F9 t
: t4 e8 _: M" k& t% B* z6 h0 s应将浪涌保护元器件尽量放置在靠近输入端的位置,保证其能在浪涌发生时快速响应。
) {- A2 L! ]6 c- a! `4 G# T, r
7 f! F0 e( [5 J在多层板中,可以利用内部电源层和接地层来降低电磁干扰,减少信号的辐射和接收。
. j7 c+ [2 Y7 T; C* @. D
3 O- |0 S3 x2 I! ?5 L8 i \* B同时,这些内层的电源和地层为浪涌电流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路径,有助于加速浪涌电流的导流。- \* D. I7 d; Z" ]' J0 T
" b, a. s4 ?% }( T9 q* m) U2 c$ j3 s设计时需要注意电磁兼容性(emc),包括适当的电源去耦、噪声滤波、接地设计等。
8 h7 i. p2 ?9 M# w8 j, ~& D( z) x9 t. W/ P v
通过减少噪声和电磁辐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CB对浪涌的抗干扰能力。
w1 k* I$ ]6 w, o/ d8 L5 U: C, I) q5, c* f" D. X- x+ l- y
元器件选择与保护电路9 U5 }" l4 T# ^( ?$ N
选择抗浪涌能力强的元器件:使用抗浪涌能力强的元器件,如具有高抗电压特性的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能够在浪涌事件发生时降低元器件损伤的风险。
( _) R5 y# I6 j4 u0 v* V; T0 |, [& P- `
特别是在使用高频器件时,选择具有过电压保护特性的元器件至关重要。: t# g2 v% n+ C& Z) b' F) |# j8 Z
8 M, p$ w* s0 W$ C8 u" o
设计过电压保护电路时,可以采用并联电压抑制元件(如二极管、TVS等)与串联电流限流元件(如电阻、保险丝等)的组合方案。3 M* T$ Y. ?; _+ o
' ?1 z9 d$ ]% j/ E
这样,在浪涌发生时,TVS二极管会迅速导通并将电压钳制在安全范围内,而保险丝则可在过大的浪涌电流下切断电源,防止元器件损坏。8 K/ g& v+ O' c$ L
6/ N0 ], s' o+ q
测试与验证$ Y7 ^( m$ a/ E( D6 B
浪涌测试:对PCB进行浪涌测试,验证其抗浪涌能力,确保设计的保护电路和元器件能够在实际浪涌事件中正常工作。9 [- v3 C" i* ?5 ]
! K \. s0 E. O% ]. T" t& _
测试标准可以参考IEC 61000-4-5(浪涌抗扰度测试),并根据不同设备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测试。3 N+ l8 f% A- S1 R
1 D9 P1 q6 r6 D9 |4 N% J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仿真工具(如SPICE仿真、EMC仿真等)进行浪涌防护设计的验证。* U2 j/ b- W: r4 I; N# s
" Y" e/ j \* Y) _2 w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浪涌问题,并对设计进行优化调整。
) l) G2 j5 T ]0 C# z( B
jfwc0ivpis064049441936.jpg
. t% ]" D5 d: K, ] ?; ~% G7 E9 z
wwvphj5ed5k64049442036.gif
9 N* c0 I$ r# Q点击阅读原文,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