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收起左侧

PCB设计中避免出现电磁问题的6个技巧[20250106]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5-1-6 07:32:00 |阅读模式





pcb设计中,电磁兼容性(emc)及关联的电磁干扰(EMI)历来是让工程师们头疼的两大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电路板设计和元器件封装不断缩小、OEM要求更高速系统的情况下。本文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如何在PCB设计中避免出现电磁问题。

PCB设计中避免出现电磁问题的6个技巧

1---串扰和走线是重点

走线对确保电流的正常流动特别重要。如果电流来自振荡器或其它类似设备,那么让电流与接地层分开,或者不让电流与另一条走线并行,尤其重要。两个并行的高速信号会产生EMC和EMI,特别是串扰。必须使电阻路径最短,返回电流路径也尽可能短。返回路径走线的长度应与发送走线的长度相同。

对于EMI,一条叫做“侵犯走线”,另一条则是“受害走线”。电感和电容耦合会因为电磁场的存在而影响“受害”走线,从而在“受害走线”上产生正向和反向电流。这样的话,在信号的发送长度和接收长度几乎相等的稳定环境中就会产生纹波。

在一个平衡良好、走线稳定的环境中,感应电流应相互抵消,从而消除串扰。但是,我们身处不完美的世界,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必须将所有走线的串扰保持在最小水平。如果使并行走线之间的宽度为走线宽度的两倍,则串扰的影响可降至最低。例如,如果走线宽度为5密耳,则两条并行走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为10密耳或更大。

随着新材料和新的元器件不断出现,PCB设计人员还必须继续应对电磁兼容性和干扰问题。

2---去耦电容

去耦电容可减少串扰的不良影响,它们应位于设备的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之间,这样可以确保交流阻抗较低,减少噪声和串扰。为了在宽频率范围内实现低阻抗,应使用多个去耦电容。

放置去耦电容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电容值最小的电容器要尽可能靠近设备,以减少对走线产生电感影响。这一特定的电容器尽可能靠近设备的电源引脚或电源走线,并将电容器的焊盘直接连到过孔或接地层。如果走线较长,请使用多个过孔,使接地阻抗最小。

3---将PCB接地

降低EMI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设计PCB接地层。第一步是使PCB电路板总面积内的接地面积尽可能大,这样可以减少发射、串扰和噪声。将每个元器件连接到接地点或接地层时必须特别小心,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充分利用可靠的接地层的中和效果。

一个特别复杂的PCB设计有几个稳定的电压。理想情况下,每个参考电压都有自己对应的接地层。但是,如果接地层太多会增加PCB的制造成本,使价格过高。折衷的办法是在三到五个不同的位置分别使用接地层,每一个接地层可包含多个接地部分。这样不仅控制了电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EMI和EMC。

如果想使EMC最小,低阻抗接地系统十分重要。在多层PCB中,最好有一个可靠的接地层,而不是一个铜平衡块(copper thieving)或散乱的接地层,因为它具有低阻抗,可提供电流通路,是最佳的反向信号源。

信号返回地面的时长也非常重要。信号往返于信号源的时间必须相当,否则会产生类似天线的现象,使辐射的能量成为EMI的一部分。同样,向/从信号源传输电流的走线应尽可能短,如果源路径和返回路径的长度不相等,则会产生接地反弹,这也会产生EMI。

4---避免90°角

为降低EMI,应避免走线、过孔及其它元器件形成90°角,因为直角会产生辐射。在该角处电容会增加,特性阻抗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反射,继而引起EMI。要避免90°角,走线应至少以两个45°角布线到拐角处。



5---使用过孔需谨慎

在几乎所有PCB布局中,都必须使用过孔在不同层之间提供导电连接。PCB布局工程师需特别小心,因为过孔会产生电感和电容。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还会产生反射,因为在走线中制作过孔时,特性阻抗会发生变化。

同样要记住的是,过孔会增加走线长度,需要进行匹配。如果是差分走线,应尽可能避免过孔。如果不能避免,则应在两条走线中都使用过孔,以补偿信号和返回路径中的延迟。

6---电缆和物理屏蔽

承载数字电路和模拟电流的电缆会产生寄生电容和电感,引起很多EMC相关问题。如果使用双绞线电缆,则会保持较低的耦合水平,消除产生的磁场。对于高频信号,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其正面和背面均接地,消除EMI干扰。

物理屏蔽是用金属封装包住整个或部分系统,防止EMI进入PCB电路。这种屏蔽就像是封闭的接地导电容器,可减小天线环路尺寸并吸收EMI。

-END-

来源 | 村田中文技术社区

| 整理文章为传播相关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必看!什么是PCB回流?又该如何解决?
【2】PCB与FPC之间有什么区别?你都知道吗?
【3】PCB板层设计居然也与电磁兼容性原来有这么大关系?!
【4】动图解读:国外PCB怎么制作的!
【5】超实用!PCB设计规则中英文对照一览




以上内容转载自电源Fan微信公众号,由“曾老师、蒲菠老师”编选。如有异议或建议,请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电磁兼容(EMC)微信公众号,接收电磁兼容相关内容,微信里搜索公众号“EMC_EMI”或者扫描下方左侧二维码即可;
加入电磁兼容(EMC)微信群,与国内外数百EMC同行实时技术交流讨论,添加微信号“yzg3369”为好友或者扫描下方中间二维码,注明“EMC”即可邀您加入;
加入电磁兼容(EMC)QQ群,与国内外数千EMC同行实时技术交流讨论,添加QQ号“34013334”或者扫描下方右侧二维码,注明“EMC”即可邀您加入。


公众号


微信



QQ

原创技术文章投稿或者推荐转载技术文章找吕工(微信:mythball),下方左侧二维码;培训代理招生、互相宣传合作、宣传业务等找王工(微信:wangshaoqi96),下方右侧二维码。


吕工


王工


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媒体矩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