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收起左侧

提升隔离度,MIMO天线去耦技术(五)_超材料表面技术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5-1-26 07:31:00 |阅读模式
本次仿真一个超表面去耦技术的案例。
此次的超表面置于天线的上方,天线我们采用普通的微带天线。采用两个贴片天线紧密的放置在一起,对于微带天线之间既有表面波耦合,又有空间波耦合。超表面会对空间耦合波进行调制,同时,反射波通过调节相位与幅度,使得其与表面的幅度相同,相位相反达到抵消,完成去耦效果。

两个微带天线采用探针馈电,patch为长宽一样的,中间间距为1mm。通过调节馈电距离中心的位置就可以调节天线阻抗。我们采用的放置与H面的中心位置,通过经验估算在E面边长的四分之三处作为初始位置,然后进行天线的中心馈电位置的扫参优化,确定最终的具体位置。

天线背面为一整块GND,采用同轴探针馈电。


我们查看MIMO天线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其隔离度很差,而且整体带宽也比较窄。

查看电场,我们把电场切面放置与天线的边缘,此处电场是最大的。通过查看可以看出,MIMO微带天线的耦合有表面波和空间波共同导致的。
接下来对天线加入超材料进行优化:


在MIMO微带天线的正上方放置一个超材料结构,此超材料为双层结构,上下层结构一样,但旋转了90°,起到的作用是极化对称,让其使用范围更为宽阔一些。

天线辐射到电磁波接触到超材料的时候,我们希望部分电磁波透射出去,部分电磁波反射回来,通过调节反射波幅度和相位,让其与表面波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AMC的引入会增宽频宽,隔离度也明显有提升。其中谐振变宽是因为AMC与地板之间形成了一个谐振腔天线。

对比MIMO天线的电场,可以明显看出表面波被抑制了。且原来的空间耦合波也被有效调制了,沿着Z轴正向辐射了。


从场型结果可以看出,原始的天线,由于隔离度的影响,场型向另一个天线方向偏移。加入超材料解耦后,天线的场型也恢复了,最大辐射在接近正上方。


由于只添加了一个监控频率,所以我们通过查看其效率E=-0.36dB,相当于能有效全辐射了。
总结:
超材料通过抑制表面波,同时对空间波进行调制达到提升隔离度的效果;
超材料会引入一个谐振波,可以增加带宽;
超材料可以增加天线的可调性,本例中增加了三个方面,超材料的电感、电容、以及与天线的高度,通过这三个方面去调节反射幅度与相位;
主要理论支持为Fabry-Perot谐振腔理论;
[/ol]由于最近没有仿真服务器可以使用,本案例的超材料并没有优化完美,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在进行优化一下。而且没有查看超材料引入的第二谐振的场型,请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对比。
(上面的案例中模型可以后台回复关键词“超材料”获得)
模型采用参数化建模,具体意义如下备注,如有不明白可以后台咨询。


  #CST #天线隔离度 #超材料# 超材料表面#表面波 #隔离器 #宽频抑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