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收起左侧

表贴元件(SMD)的选择与应用

[复制链接]

839

主题

839

帖子

78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828
发表于 2025-3-20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你设计SMD电路板时,面对数百种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尺寸该如何选择? 6 j3 b& Y: V0 t3 N6 C" V
1 X5 t/ z) G$ {2 O5 f

5erazy3jmyp640429621.png

5erazy3jmyp640429621.png
. P+ J8 p# S. B0 j9 [
. g; }/ Q2 c4 ]. f- f& Z6 ^0 Z
我偏爱使用直插式元件和洞洞板进行原型设计。这种方式的魅力在于,我能在短短一个下午,就把一个概念推进成一个可用的原型。而如果采用表面贴装元件,就意味着要等1-2周才能收到定制的印刷电路板(PCB),这还只是在首次layout 就完全正确的情况下。
4 r% ^9 {: o, y' w

y34ivsd2rek640429721.jpg

y34ivsd2rek640429721.jpg
0 S0 k! B. d, g4 h& S$ I5 n8 C
不过,一旦跨越原型阶段,必须承认,这种传统方法的缺陷显而易见:手工焊接的洞洞板耗时冗长,缺乏专业感,且调试困难。如今定制 PCB 单价已低至2美元,后续设计升级理应成为常态。虽然仍可沿用通孔技术(THT),但表面贴装元件(SMD)普遍具有更紧凑的尺寸、更丰富的选项,且操作难度并不逊色。
9 k6 B+ Y* M9 ]- f" V7 E现在,我将尝试探讨困扰 PCB 设计者的另一难题:令人目眩的表面贴装封装规格。在通孔元件领域,几乎所有器件都有耳熟能详的封装尺寸;而涉及 SMD 时,仅电阻这一品类,DigiKey就提供约 100 种不同封装规格。1 c, O4 F9 v  \. N
无源器件
" w3 a; X6 i# N( r多数两个引脚小型元件,从电阻、陶瓷电容到 LED,均采用长宽比 2:1 的矩形封装,焊盘位于短边两侧。最常见规格包括:
2 V. G' h! d& R' \/ y
  • 1206(公制 3216,3.2×1.6 毫米)。约传统直插电阻体积的一半,该规格元件体积足够大,未经特殊训练的新手亦可焊接。无需借助放大设备或精密焊台(但优质镊子必备)。此类电阻功率通常为 1/4 瓦。
  • 0805(公制 2012,2.0×1.25 毫米)。折中规格,在保留较高焊接便利性的同时显著节省空间。与 0603 规格共同构成非紧凑型消费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双雄。对应电阻功率通常为 1/8 瓦。
  • 0603(公制 1608,1.6×0.8 毫米)。体积仅为1206的一半,静电吸附明显,若在焊接时对着元件打喷嚏可能致其飞失。手工焊接具一定挑战性,建议使用尖头烙铁。此类电阻功率通常为 1/10 瓦。
  • 0402(公制 1005,1×0.5 毫米)。操作难度较高,接近多数爱好者手工焊接极限。因需精准对位且肉眼难查焊点,建议搭配体视显微镜使用。此类电阻功率通常为1/16瓦,多见于小型高密度板卡(如电脑主板)。8 ~/ r" m+ H2 |/ N5 N) N1 A
    更大或更小规格虽存在,但需特殊应用场景。例如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可能采用 01005(0.4×0.2毫米)微型元件。然此类微型元件不仅人工操作困难,连贴片机亦面临挑战,故应用范围有限。8 }0 Z: D  l8 F. |0 T* ~2 _
    选择原则方面,尺寸较大的封装通常具备更优直流特性:如 1206 电阻具有更高功率耗散能力;大尺寸电容则呈现更低等效串联电阻(ESR)、更高耐压值,并缓解 MLCC (多层陶瓷电容)固有的电压敏感性容量衰减问题。6 `% W7 L) l7 U, _" l0 O8 W  T7 s
    反之,大尺寸元件在交流特性方面往往逊色:物理尺寸增加导致寄生电感/电容效应更显著。虽业余应用鲜受此困扰,但若涉足 GHz 级高频领域(或需处理陡峭信号边沿时),小尺寸元件更具优势。
    1 G! s5 `/ O4 i2 s8 H4 V' q8 ~若无特殊约束,首推 1206 作为入门项目首选规格;若设计仅含少量无源元件,亦属通用之选。更复杂板卡则建议默认选用 0805 规格。7 L' Q9 V. G: T  }

    1ny0hq3f44r640429821.jpg

    1ny0hq3f44r640429821.jpg

    3 x1 _& r1 ]) M+ G; s% J集成电路(IC)
    ; x3 ^9 e' C9 l; N% s0 ~" R引脚数较少的芯片" Z8 P' J+ E' g7 N" l/ W
    多数引脚数较少的集成电路(如常见运放、8位微控制器)多采用矩形 SOIC 或 SSOP/TSSOP 封装,这些封装的芯片引脚是沿着两个较长的边来排列的。其中,SOIC 封装的芯片相对容易操作,它的引脚间距是 1.27 毫米,正好是通孔元件引脚间距的一半。而 SSOP/TSSOP 封装的芯片就更具挑战性了,因为它们的引脚间距一般在 0.65 毫米左右,这就需要有好的电烙铁以及敏锐的视力来发现引脚之间的桥接情况。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掌握好的焊接技巧并且大量使用助焊剂,这种封装形式的芯片也是可以被成功焊接和处理的。* j: k' u. H; y7 {9 H$ f
    引脚数较多的芯片
    2 E: D$ W0 q! _7 m6 C更高集成度的芯片(部分8位及多数32位MCU)常采用四边布引脚的正方形封装,如 QFP、TQFP 或 LQFP。虽引脚间距各异,0.5 毫米最为常见。这样的芯片可以由有经验的用户手工焊接,但如果使用立体显微镜,会极大地有助于确保引脚的正确对齐,以及检查焊接的结果,由于引脚间隙仅约 0.25 毫米,很容易不小心将引脚短接在一起。
    * H: d$ z' @- X7 Z6 r

    xjzzivq0vlr640429921.jpg

    xjzzivq0vlr640429921.jpg

    * @4 R8 p: f& t7 h& H$ zMicrochip AVR128DB48:TQFP-48 封装,0.5 毫米引脚间距# b% J; \; h6 y6 a0 q
    并不是建议完全回避此类 0.5 毫米间距的四边封装,但需要一套特定的工具来操作。建议在一些废弃的元件或者专门用于练习的“训练”电路板上进行一些实践操作。2 X$ {( \* E2 Z& z) v
    无外露引脚封装% \  l- ~# {7 b- J1 p
    此外还存在一系列无外露引脚封装,如 BGA、DFN、QFN、WLP 等。一般来说,那些你不能马上认出来的缩写,且不是“SOP”、“SOIC” 或“QFP”的变体,都属于这类无外露引脚封装。这类封装专为空间极度受限的场景设计。虽可借助钢网、热风枪或自制回流焊台实现手工焊接,但焊后检测与修复困难。简言之,引脚外露的封装仍为更优选择。
    " t/ _- T' q, T" r" {* f其它器件5 H8 u) }- g) g9 n7 \
    部分特殊元件(如功率电感、连接器、开关及分立晶体管)采用非标封装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封装形式都实现了标准化。但前述关于元件尺寸与引脚间距的考量依然适用:例如常用于 LCD 屏的 0.5 毫米引脚间距 FFC 柔性排线连接器,其焊接难度堪比 LQFP-64 芯片;而尺寸近似 1206 无源元件的 SOT-23 晶体管易于焊接,而SOT-523封装的晶体管尺寸较小,与0603贴片电阻的尺寸相似,其引脚间距也很小,在焊接时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精细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焊接失败。
    6 \. j* l. j+ A1 a$ v存在一系列的元件,在这些元件中,通孔安装仍然是更可取的,或者说表面贴装的变体在尺寸或成本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前一种情况的一个例子是拨动开关和音频插孔,通孔安装提高了机械强度;至于后一种情况,一个好的例子是电解电容和铝聚合物电容:无论你是使用引线还是焊盘,电容的外壳大小都是一样的。此类情形无需执着于 SMD,回归传统方法并无不妥。( r) |" ~/ q1 R. `8 z7 _

    ! o' _# F) ^1 J" Q原文转载自:https://lcamtuf.substack.com/p/making-sense-of-surface-mount-components,经过翻译及校验
    9 z' ]& p/ O, ?
    . O* R+ s4 I% P2 Y/ D" W+ |) s声明:" u5 n! \- U+ D1 M0 w$ c# j
    本文转载自KiCad公众号,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工作人员微(13237418207),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和您对接删除处理!投稿/招聘/广告/课程合作/资源置换请加微信:13237418207
    1 ?  ~4 K) L& g, K( S4 a

    z4kbocyk4az640430021.jpg

    z4kbocyk4az640430021.jpg
    " i8 m' U6 G" w- f, j7 a; Z
    你真的理解电源模块的降额曲线吗?
    ) G2 h6 K9 I- u0 ~2 D# ?+ s' O" H0 y9 G2 r7 q( Q

    g00gemg24wk640430121.jpg

    g00gemg24wk640430121.jpg
    6 y7 ?) Q1 T, l& k0 E: {* ?# C
    吓一跳!电蚊拍的工作电流居然比我想象的大100倍!, C: @3 y5 t, J2 K

    , k8 B. p8 H* p& p2 y; O5 X9 q

    0qpov3ade30640430221.jpg

    0qpov3ade30640430221.jpg

    3 K/ X8 ^/ B) r' E信号线的分类及区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