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收起左侧

带你理解Linux内核理解socket的本质

[复制链接]

402

主题

402

帖子

5050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50
发表于 前天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击左上方蓝色“一口Linux”,选择“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看干货文章
?【干货】嵌入式驱动工程师学习路线?【干货】Linux嵌入式知识点-思维导图-免费获取?【就业】一个可以写到简历的基于Linux物联网综合项目?【就业】简历模版

fxu04o3wewk6404095905.gif

fxu04o3wewk6404095905.gif


本文将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开始聊起,让大家了解 Socket 是什么以及它的原理和内核实现。
一、Socket 的概念
Socket 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关系。在网络编程中,Socket 是一种实现网络通信的接口或机制。 想象一下,插头插入插座后,电流得以流通,实现了能量的传递。而在网络世界里,当一个程序使用 Socket 与另一台机子建立“连接”时,就如同插头成功插入了插座,数据能够在两者之间进行流通和交换。

a11cpwyyb526404096006.png

a11cpwyyb526404096006.png


例如,当我们在网上聊天时,发送方的程序通过 Socket 将消息发送出去,接收方的程序通过对应的 Socket 接收这些消息。又比如在下载文件时,下载程序通过 Socket 与提供文件的服务器建立连接,从而能够获取到所需的文件数据。总之,它是网络通信的端点,用于在不同的计算机进程之间进行通信,而计算机中通过五元组:协议类型、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IP地址、目标端口号,通过五元组来唯一
二、Socket 的使用场景
我们想要将数据从 A 电脑的某个进程发到 B 电脑的某个进程。如果需要确保数据能发给对方,就选可靠的 TCP 协议;如果数据丢了也没关系,就选择不可靠的 UDP 协议。初学者一般首选 TCP。
这时就需要用 socket 进行编程,首先创建关于 TCP 的 socket: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sock_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if (sock_fd == -1) {        std::cerr "Failed to create socket"         return 1;    }     // 后续代码...     return 0;}这个方法会返回 sock_fd,它是 socket 文件的句柄。
    对于服务端,得到 sock_fd 后,依次执行 bind()、listen()、accept() 方法,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对于客户端,得到 sock_fd 后,执行 connect() 方法向服务端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此时会发生 TCP 三次握手。
    连接建立完成后,客户端可以执行 send() 方法发送消息,服务端可以执行 recv() 方法接收消息,反之亦然。

    fikuwhioxnj6404096106.png

    fikuwhioxnj6404096106.png


    三、Socket 的设计
    现在我们抛开socket,重新设计一个内核网络传输功能。我们想要将数据从 A 电脑的某个进程发到 B 电脑的某个进程,从操作上来看,就是发数据给远端和从远端接收数据,也就是写数据和读数据。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 接收端和发送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需要用 IP 和端口做区分,IP 用来定位是哪台电脑,端口用来定位是这台电脑上的哪个进程。
  •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方式有很多区别,如可靠的 TCP 协议、不可靠的 UDP 协议,甚至还需要支持基于 icmp 协议的 ping 命令。
    [/ol]
    为了支持这些功能,需要定义一个数据结构 sock,在 sock 里加入 IP 和端口字段。这些协议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功能相似的地方,可以将不同的协议当成不同的对象类(或结构体),将公共的部分提取出来,通过“继承”的方式复用功能。
    于是,定义了一些数据结构:
    sock 是最基础的结构,维护一些任何协议都有可能会用到的收发数据缓冲区。
    在 Linux 内核 2.6 相关的源码中,sock 结构体的定义可能类似于:
  • struct sock {    // 相关字段    struct sk_buff_head sk_receive_queue; // 接收数据缓冲区    struct sk_buff_head sk_write_queue;  // 发送数据缓冲区    // 其他可能的字段};inet_sock 特指用了网络传输功能的 sock,在 sock 的基础上还加入了 TTL、端口、IP 地址这些跟网络传输相关的字段信息。比如 Unix domain socket,用于本机进程之间的通信,直接读写文件,不需要经过网络协议栈。
    可能的定义:
  • struct inet_sock {    struct sock sk; // 继承自 sock    __be32 port;    // 端口    __be32 saddr;   // IP 地址    // 其他相关字段};inet_connection_sock 是指面向连接的 sock,在 inet_sock 的基础上加入面向连接的协议里相关字段,比如 accept 队列、数据包分片大小、握手失败重试次数等。虽然现在提到面向连接的协议就是指 TCP,但设计上 Linux 需要支持扩展其他面向连接的新协议。
    例如:
  •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    struct inet_sock inet; // 继承自 inet_sock    struct request_sock_queue accept_queue; // accept 队列    // 其他相关字段};tcp_sock 就是正儿八经的 TCP 协议专用的 sock 结构,在 inet_connection_sock 基础上还加入了 TCP 特有的滑动窗口、拥塞避免等功能。同样 UDP 协议也会有一个专用的数据结构,叫 udp_sock。
    大概如下:
  • struct tcp_sock {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icsk; // 继承自 inet_connection_sock    // TCP 特有的字段,如滑动窗口、拥塞避免等相关字段};

    11hzraf0njl6404096206.png

    11hzraf0njl6404096206.png


    有了这套数据结构,将它跟硬件网卡对接一下,就实现了网络传输的功能。
    四、提供 Socket 层
    由于这里面的代码复杂,还操作了网卡硬件,需要较高的操作系统权限,再考虑到性能和安全,于是将它放在操作系统内核里。
    为了让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这部分功能,将这部分功能抽象成简单的接口,将内核的 sock 封装成文件。创建 sock 的同时也创建一个文件,文件有个文件描述符 fd,通过它可以唯一确定是哪个 sock。将fd暴露给用户,用户就可以像操作文件句柄那样去操作这个 sock 。
  • struct file{    //文件相关的字段    .....    void *private_data; //指向sock}创建socket时,其实就是创建了一个文件结构体,并将private_data字段指向sock。

    s2guz3ewdxf6404096306.png

    s2guz3ewdxf6404096306.png


    有了 sock_fd 句柄后,提供了一些接口,如 send()、recv()、bind()、listen()、connect() 等,这些就是 socket 提供出来的接口。
    所以说,socket 其实就是个代码库或接口层,它介于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一堆接口,让我们去使用内核功能,本质上就是一堆高度封装过的接口。
    我们平时写的应用程序里代码里虽然用了socket实现了收发数据包的功能,但其 实真正执行网络通信功能的,不是应用程序,而是linux内核。

    gl03i3jvz5h6404096406.png

    gl03i3jvz5h6404096406.png


    在操作系统内核空间里,实现网络传输功能的结构是sock,基于不同的协议和应用场景,会被泛化为各种类型的xx_sock,它们结合硬件,共同实现了网络传输功能。为了将这部分功能暴露给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于是引入了socket层,同时将sock嵌入到文件系统的框架里,sock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件,用户就可以在用户空间使用文件句柄,也就是socket_fd来操作内核sock的网络传输能力。
    五、Socket 如何实现网络通信
    以最常用的 TCP 协议为例,实现网络传输功能分为建立连接和数据传输两个阶段。
    (一)建立连接
    在客户端,执行 socket 提供的 connect(sockfd, "ip:port") 方法时,会通过 sockfd 句柄找到对应的文件,再根据文件里的信息指向内核的 sock 结构,通过这个 sock 结构主动发起三次握手。
    在服务端,握手次数还没达到“三次”的连接叫半连接,完成好三次握手的连接叫全连接,它们分别会用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来存放,这两个队列会在执行 listen() 方法的时候创建好。当服务端执行 accept() 方法时,就会从全连接队列里拿出一条全连接。
    虽然都叫队列,但半连接队列其实是个哈希表,而全连接队列其实是个链表。
    在 Linux 内核 2.6 版本的源码中,相关的代码实现可能位于网络子系统的部分。例如,建立连接的过程可能涉及到 tcp_connect() 等函数。
    (二)数据传输
    为了实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功能,sock 结构体里带了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其实就是个链表,上面挂着一个个准备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
    当应用执行 send() 方法发送数据时,会通过 sock_fd 句柄找到对应的文件,根据文件指向的 sock 结构,找到这个 sock 结构里带的发送缓冲区,将数据放到发送缓冲区,然后结束流程,内核看心情决定什么时候将这份数据发送出去。

    ouriwt1xwwr6404096506.png

    ouriwt1xwwr6404096506.png

    接收数据流程也类似,当数据送到 Linux 内核后,先放在接收缓冲区中,等待应用程序执行 recv() 方法来拿。
    当应用进程执行 recv() 方法尝试获取(阻塞场景下)接收缓冲区的数据时,如果有数据,取走就好;如果没数据,就会将自己的进程信息注册到这个 sock 用的等待队列里,然后进程休眠。如果这时候有数据从远端发过来了,数据进入到接收缓冲区时,内核就会取出 sock 的等待队列里的进程,唤醒进程来取数据。

    avirbelvfx26404096606.png

    avirbelvfx26404096606.png


    当多个进程通过 fork 的方式 listen 了同一个 socket_fd,在内核它们都是同一个 sock,多个进程执行 listen() 之后,都会将自身的进程信息注册到这个 socket_fd 对应的内核 sock 的等待队列中。在 Linux 2.6 以前,会唤醒等待队列里的所有进程,但最后其实只有一个进程会处理这个连接请求,其他进程又重新进入休眠,会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是惊群效应。在 Linux 2.6 之后,只会唤醒等待队列里的其中一个进程,这个问题被修复了。
    服务端 listen 的时候,那么多数据到一个 socket 怎么区分多个客户端的?以 TCP 为例,服务端执行 listen 方法后,会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来。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上会有源 IP 地址和端口,以及目的 IP 地址和端口,这四个元素构成一个四元组,可以用于唯一标记一个客户端。服务端会创建一个新的内核 sock,并用四元组生成一个 hash key,将它放入到一个 hash 表中。下次再有消息进来的时候,通过消息自带的四元组生成 hash key 再到这个 hash 表 里重新取出对应的 sock 就好了。

    hqy4dqo1nji6404096706.png

    hqy4dqo1nji6404096706.png


    六、Socket 怎么实现“继承”
    Linux 内核是 C 语言实现的,而 C 语言没有类也没有继承的特性,是通过结构体里的内存是连续的这一特点来实现“继承”的效果。将要继承的“父类”,放到结构体的第一位,然后通过结构体名的长度来强行截取内存,这样就能转换结构体,从而实现类似“继承”的效果。

    xprbtvru3g46404096806.png

    xprbtvru3g46404096806.png


    例如:
  • struct tcp_sock {    /* inet_connection_sock has to be the first member of tcp_sock */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inet_conn;    // 其他字段};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    /* inet_sock has to be the first member! */    struct inet_sock icsk_inet;    // 其他字段}; // sock 转为 tcp_sockstatic inline struct tcp_sock *tcp_sk(const struct sock *sk) {    return (struct tcp_sock *)sk;}七、总结
  • socket 中文套接字,可理解为一套用于连接的数字。
  • sock 在内核,socket_fd 在用户空间,socket 层介于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
  • 在操作系统内核空间里,实现网络传输功能的结构是 sock,基于不同的协议和应用场景,会被泛化为各种类型的 xx_sock,它们结合硬件,共同实现了网络传输功能。为了将这部分功能暴露给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于是引入了 socket 层,同时将 sock 嵌入到文件系统的框架里,sock 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件,用户就可以在用户空间使用文件句柄,也就是 socket_fd 来操作内核 sock 的网络传输能力。
  • 服务端可以通过四元组来区分多个客户端。
  • 内核通过 C 语言“结构体里的内存是连续的”这一特点实现了类似继承的效果。
    end

    一口Linux

    关注,回复【1024】海量Linux资料赠送
    精彩文章合集
    文章推荐
    ?【专辑】ARM?【专辑】粉丝问答?【专辑】所有原创?【专辑】linux入门?【专辑】计算机网络?【专辑】Linux驱动?【干货】嵌入式驱动工程师学习路线?【干货】Linux嵌入式所有知识点-思维导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